来源:成都九龙医院 |作者:九龙 |时间:2021-01-19 11:29:51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解读核酸检测结果,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结果,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又有临床症状,一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不能简单地判定未感染,可能是假阴性,需要重复采样检测。
同时,上呼吸道提取不到病毒样本的情况确实存在,这类患者可能已经出现肺炎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重症病例会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重点人群,要进行多轮采样。
除了核酸检测之外,血常规检测、肺部CT典型的影像学改变等也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的辅助手段,新冠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也可作为疑似患者排除与筛查的有效补充,全方位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在国家卫健委2020年3月4日发布的指南中,已经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但是,李建国表示,抗体检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目前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开始的情况下,“比如有些人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就会有抗体,就可能存在‘假阳性’的情况。”目前,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降低感染率、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疫情发现以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扩大检测范围,对于及早锁定感染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尽早发现感染者,对早诊早治提供很好的支撑。
来源:21新健康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南方+、光明日报
成都市青羊区
健康热线:028-80899999
Copyright 2006-2022 Chengdu Kowloo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川医广[2024]第11-18-3202号
蜀ICP备18004503号-33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