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九龙医院 |作者:admin |时间:2014-06-04 12:13:48
一、体 检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经过和症状、体征。除全面系统的全身检查外,泌尿系统的体检仍要采用望、触、叩、听四种基本的检查方法。
(一)肾区检查
1.望诊检查时病人面向前站立或坐直。观察肾区有无肿块、肿胀、炎症现象,脊柱有无弯曲。若脊柱侧凸很明显,多与炎症引起的腰肌痉挛有关。肋脊角、腰部或上腹部隆起提示有肿块存在。
2.触诊病人仰卧,下肢屈曲,使腹肌松弛。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左手于肋脊角向上托起胁腹部,右手在同侧肋缘下进行深部触诊。两手合拢,触诊过程中嘱咐病人慢慢深呼吸,在吸气时肾脏下移,于肋缘下深处触诊肾脏。因肾脏位置较深,一般不能触及。
3.叩诊左手掌平放于背部肾区(肋脊角),右手握拳轻叩,若有叩击痛时表示该侧肾脏或肾周围有炎症。
4.听诊怀疑有肾动脉狭窄、动脉瘤形成或动静脉畸形的病人,在上腹部两侧和肋脊角处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对诊断很有帮助。
(二)输尿管检查
输尿管深在腹后壁脊柱两侧,一般不易触及。腹壁薄弱者,当有输尿管肿瘤或结石时,偶可触到条索状肿物。
(三)膀胱检查
1.视诊可发现充盈的膀胱。
2.触诊 当膀胱中有150ml以上的尿液时,膀胱即可在耻骨联合水平上被触及。
3.叩诊充盈膀胱呈浊音。膀胱空虚状态下不能触及,可与腹内或盆腔其他肿瘤相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1.标本采集做尿液检查时需要用清洁容器收取新鲜尿液,以中段尿为宜,晨尿为佳。
女病人如有可能尽可能避开月经期。尿培养女性可以采用导尿的尿标本,男性应清洗外生殖器。耻骨上膀胱穿刺而获得的尿标本是无污染的膀胱尿标本。
2.尿化学检查
(1)尿糖:正常人尿常规检查尿糖定性试验为阴性。一般空腹血糖大于10. 08~11. 2mmol/L,即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出现糖尿。其原因除生理性之外还有如摄入糖过多、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病理性可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等。
(2)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酮体定性试验为阴性。但在肾小管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尿酮出现阳性。
(3)尿蛋白定性试验:正常为阴性,如为阳性则为异常。
3.尿沉渣检查:取尿沉渣滴于干净玻片上涂匀,覆盖玻片后镜检,观察细胞、管型和结晶等。
(1)红细胞:正常人的尿沉渣中可有红细胞O~2个/HP。若红细胞≥3个/HP,则为异常。通常从新鲜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前者的红细胞形态常有变异呈畸形,而后者红细胞的形态比较完整,常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这种检查常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判断。如每毫升尿中畸形红细胞>8 000个,对肾小球性血尿的判定意义较大。
(2)白细胞和脓细胞:尿中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是指无明显退变的完整细胞,常分散不成堆;脓细胞是指炎症过程退变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整齐,量较多并成堆。若>5个/HP则为镜下脓尿,提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3)上皮细胞:当肾小管有病变时,尿中可出现大量小圆形上皮细胞。
(4)管型:尿中管型是由蛋白质、细胞和细胞碎片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成为肾小管铸型。其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和浓度、尿液酸碱度及尿量有密切关系,应采集晨尿为标本。管型尿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性疾病引起,也可因炎症而形成,故管型尿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肾有病变。但若细胞管型或较多的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临床价值较大。
①透明管型:是尿液中常见的管型,在肾实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尿中可大量出现,并伴有其他管型。
②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含有细胞,且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根据所含细胞成分的不同,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混合细胞管型。
③颗粒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颗粒,其量占管型的1/3以上者。它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④脂肪颗粒潜型内含有大量的脂肪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成都市青羊区
健康热线:028-80899999
Copyright 2006-2022 Chengdu Kowloo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川医广[2024]第11-18-3202号
蜀ICP备18004503号-33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853号